
搬遷至土城後,我們逐步打造了一個將工作與生活緊密結合的家園。這裡不僅為 26 位身障者提供友善的住宿環境,也提供身障諮詢轉介服務。 家園的地下室規劃為餐飲培力廚房,夥伴們在此學習烹飪和完成出餐;一、二樓為辦公區、倉庫及物資存放空間;三到五樓是夥伴們的居住區,其中設有一間 AI 智能生活體驗室;頂樓則為洗曬區和生活空間,特別設置了電動輪椅充電及維修區,以確保夥伴們的用電安全。 新巨輪的創辦人宗哥如此描述:「這裡是家園,彼此充滿溫度的互動。就算沒有血緣關係,也希望在裡面的每一份子都能心貼心。」 身障夥伴在工作或外出時往往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力,無論是在時間還是交通方面都面臨諸多挑戰。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家園規劃,讓居住與工作緊密結合,從而達到兩者的平衡。 為了讓不同障別的夥伴都能適應並舒適生活,家園中的動線、斜坡板、無障礙設施等都經過精心設計,以使夥伴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人性化。 然而,2023年我們遭遇了一些困難。 這棟位於工業區的建築已有相當屋齡,農曆新年期間曾發生變電箱爆炸事故;而後在八月份又遭逢雷擊,致使設備損壞。幸而,由於消防設施的準備和夥伴們充分的避難意識,這些事故都化險為夷。 這也促使我們進一步加強了防火等級,規劃安裝避雷針等設備升級,讓家園的每一個人能有更多保障,能夠好好的、安身立命。 |

家園住民——阿國的故事
年少離家,曾因經商而意氣風發,也曾身陷囹圄多年。中年時一場大病導致脊柱損傷,下半身癱瘓,生活一夕之間驟變。好幾次想輕生,沒想到敗給樓梯。阿國苦笑說:「要到頂樓得爬樓梯,而我根本爬不上去。」 在護理之家度過三年後,渴望自由與經濟獨立的他,不願就這樣度過餘生,在就服員的幫助下來到了新巨輪。 阿國說:「在新巨輪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自由,以及被無條件的接納。夥伴們都是障礙者,沒有歧視,互相幫忙,生活在一起就像個大家庭。」 阿國一直都是協會裡工作最努力的夥伴之一,只為了能存夠錢進行脊椎手術,盼望著雙腳恢復自由的那天。 然而,2023 年在了解其他身障者的術後經歷後,阿國開始重新評估。有些患者在術後並未如預期恢復行動能力,甚至出現併發症,生活質量反而下降。 考慮到手術風險、長期復健的挑戰,以及可能的不理想結果,阿國最終決定暫緩手術計畫。這個艱難的決定一度讓他對生活失去熱情。 直到有個特別的工作機會來臨。 每月固定進入各種金融機構,幫助完善工作環境更符合身障者的友善標準。 透過阿國的努力,這些機構的服務流程和態度得到改善,間接幫助了更多有需要的人。這份工作大大鼓舞了阿國,讓他重拾對生活的熱情。 健談的他更常常擔任志工體驗講者,每週固定針灸保健。從一個自卑的被照顧者,蛻變為一個有價值的幫助者。 雖然暫時無法站起來,阿國仍然堅持努力生活,期待有朝一日醫學能夠更加進步,真正實現重新站立的夢想。 |

根據衛福部 110 年身障者勞動狀況調查顯示,有工作的身障者僅約 20.79% ,是一般人口失業率的兩倍以上,而工作穩定性與平均薪資上卻只有一般勞工的一半。 顯而易見的,身障者在尋找工作時常常會遇到不少挑戰,這也是我們開啟「海海人生」無障礙行動號餐車,培力身障廚師的初衷。 今年度我們完成了301場餐車活動,製作了20,925份餐點,為7位身障廚師提供穩定就業和收入。 62 歲的阿玉姐在 3 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痺,自幼學習的修補衣服技能使她能夠勉強糊口,而日漸減少的收入也使她不得不考慮新的謀生機會。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新巨輪進行街賣工作。 然而,這份工作讓她感到自卑,從來不敢主動向客人推銷:「我總覺得在拜託別人。」 加入餐車計畫後,阿玉姐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當問到做街賣和餐車哪裡不一樣時,她說:「以前做街賣,我覺得實在麻煩別人,但在餐車工作就像在家裡做飯一樣自在,我們邊工作邊聊天,心情也越來越好。」 這份工作不僅給了她穩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重塑了她的自信。 ✦ 今年度,餐車的足跡從社區到校園,遍布各處。我們見證了身障廚師們從無業到穩定就業的轉變。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我們優化了設備,從單口爐升級到雙口爐,再到快速爐,大幅提高了產能。 然而,要持續為身障者創造就業機會,支持他們的成長,我們需要更多的訂單。 📣 追蹤𓂃海海人生𓂃餐車 Instagram:hsinchulun_foodtruck 📣 餐車每月動態與臨時異動,都會即時更新! 歡迎企業、個人包車活動,餐點/便當預訂 🫶 |


街賣者——小郭的故事
今年 43 歲的小郭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他曾有過和樂融融的家,只可惜,一切在他上國中時變了調。 「當時媽媽沉迷上賭博,欠下巨額債務,親戚都避之唯恐不及,爸爸也因為替媽媽做保受牽連。」小郭說。 當時讀國中的他,為了求生存,在學校當老大,跟同學收起保護費,父母都自身難保,根本無暇顧及他。 「像是一顆球一樣被踢來踢出,所以我高中的時候就出來自己住了」。 高中肄業後,16 歲的小郭開始獨立謀生,後來浪跡江湖多年。 30多歲時,突如其來的中風使小郭一手一腳癱瘓。四處求醫耗盡積蓄後,他已無力租屋,求職也屢屢失利。最後,在機構轉介下來到新巨輪,有了落腳處和工作。 「第一天只賣三包,我是哭著回來的,而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三個月。」現在的小郭已經在小巨蛋捷運站附近工作了好幾年,也因為幽默的性格累積了不少熟客。 對他來說,街賣不僅能讓他賺錢養活自己,「不用因為口袋沒錢擔心下一餐在哪裡」,也是協助他重新爬起來的重要機會。 開一家飲料店是小郭的夢想,趁著現在體力還行,打算好好存筆積蓄: 「跌倒沒關係,人生失敗也沒關係,只要活著就有站起來的機會。」 |

就業平權,我們在路上
不是每一位身障者都能夠幸運地透過受僱公司的方式就業,像我們一樣成為街賣者的身障者非常多。我們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選擇街賣,這份工作可能無法讓很多人包容跟認同,卻能解決當下的困境,能有遮風避雨的地方、能讓三餐溫飽,我們只能先求有再求好,街賣不可能脫貧,但我希望的是不要成為社會負擔。 街賣工作不是手心朝上,跟別人要錢,我努力強化街賣商品的質感,不能強迫推銷造成反感。很多人覺得身障者從事街賣,賣的就是同情跟憐憫,但我認為這是一種商業行為,把自己打理好,重視儀容與整潔,不要讓大家覺得坐輪椅的人都很髒,也不要沉浸在受害者的悲觀心態裡,用正向積極的態度,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業務,購買者選購是基於需要,以後還有可能成為回頭客。 我深信每個身障者都有夢想和潛力,都能夠創造奇跡。關鍵是要保持勇敢樂觀,堅持不懈地追逐夢想,同時更離不開社會大眾的理解和包容。 希望每個身障者都不要因為身體上的限制而放棄夢想,這也是新巨輪一直在努力做的——我們打造了全台第一輛無障礙餐車,幫助更多的身障者尋找到新的職場,新的舞台。 我們期待能夠爭取到平等工作的機會與尊重,讓更多人關注身障者就業平權問題,相信每個身障者都能創造無限可能。 —— 台灣新巨輪服務協會創辦人 陳安宗 |

✎ 一日街賣體驗:參與者回饋 ✎
❝ 新巨輪協會的據點在一個周圍都是工廠的地方,我一開始還以為只是辦公室而已,但後來發現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出來迎接我們的是協會的創辦人,他同時也是因小兒麻痺而坐輪椅的身障者。談到創立協會的初衷,他希望社會大眾對身障者、街賣者不再有刻板印象,因此創立了新巨輪。 這個據點包含了身障者的生活起居及工作。像平常的街賣,放置商品的倉庫,用來包裝及補貨;地下室作為廚房——這也是近年新添加的業務,甚至他們還替餐車取了一個很有趣的名字叫做海海人生行動號。 當天我們的體驗分為三大組,有街賣、商品包裝和製作餐點,我去到了街賣組,需要推著身障阿姨搭捷運去固定的地點進行販售商品。我們組大約有7-8人,一路上我們輪流去推輪椅,因為小時候有親戚是需要推輪椅的,所以我對於推輪椅的手法蠻有經驗的,像是下坡需要倒退走,或者是上下捷運需讓後輪先過車廂與月台的縫隙等都是要注意的部分。 出捷運站時運氣很不好地剛好在下雨,我們只得在出口躲雨。雖然人潮不多,但當手上拿著傳單和牌子時,突然能夠理解在路上發傳單是多麼需要勇氣的事。儘管生意不怎麼樣,但在我們旁邊的街賣阿姨始終還是保持微笑,而且在跟我們聊天的同時,還能夠跟一旁的旅客推銷商品,當時真的是打從心底佩服她。 經過街賣的體驗過後,更能夠理解理事長創立協會的初衷,他正是希望透過互相扶持,當彼此生活上的後盾,如果沒有這個協會的話,障礙者們可能連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居所都是個困難,但正因為有協會的幫忙,他們能夠有好的居住空間、穩定的工作收入,還能有一個互相交流的空間,儘管他們是這個社會上的弱勢族群,但也能夠透過互相扶持來讓彼此的生活過得更好。 ——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 張煜璁 |

「奮鬥路上,輪輪平等」是我們一直以來的信念,也期待這條路能越來越穩,越來越好。 經歷危機重重的 2023,2024 正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房租調漲、捐款減少,在經歷過 2024 年4月3日強震後,家園諸多修繕勢在必行。 正是因為有您的大力奧援,新巨輪得以支持到今日。 感謝您的相信與捐款,才能與您分享這份 2023 成果報告。 在此誠摯的邀請您,繼續支持新巨輪,讓更多身障者能夠有尊嚴的自立生活;也歡迎將這份年報,分享給身邊的親友,讓更多人認識新巨輪與身障議題。 任何想告訴我們的話或疑問, 歡迎填寫這份表單 \ https://reurl.cc/YXl114 / 與我們聯繫 ❤ 新巨輪團隊夥伴 敬上 |